PPP模式正在兴起,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,参与到政府公共项目的投资建设中。社会资本青睐哪些PPP项目?政府如何管控风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怎样运用好社会资本助力基础设施建设?
近日,记者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高峰论坛上采访了行业一线的专家学者。PPP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东梅、国开行PPP规划委员会干事蒋志刚、远东资信评估公司总裁陆应林以及诺远资产董事长兼CEO韩学渊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,PPP的春天已经来临,对于广大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来说是一次大机遇,而那些经济环境好、政府债务结构优良的地方,以及具有高收益潜力的PPP项目,更容易获得民营资本的青睐。
公共产品将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
上证报:据报道,PPP模式推行以来民营资本参与并不顺利,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?
张冬梅:近年来,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PPP模式发展的政策,并且推出了两期PPP合作模式项目。第一批是在2014年11月,共有30个PPP合作模式的室外项目,总投资1800亿。今年8月底推出第二批,共206个项目,涉及基础设施、交通、新能源、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,总投资约6589亿。
财政部出台的支持政策包括资金奖励、税收优惠等,如每年用财政收入的10%支持鼓励民营资本、社会资本参与政府PPP项目,保证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有一定的投资收益。
原来的政府项目一般是政府单独设计实施,社会资本只能参与其中的工程。上述两期PPP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投资建设,到运营管理,直至后期维护,全部让社会资本参与,也就是说,社会资本参与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,社会资本真正成为社会主体,参与到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。
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如何合作,我认为财政部主要应从化解政府债务负担、减轻政府投资压力的角度,来推广政府社会资本模式,让更多的发展空间让给民营资本。未来的趋势是,政府要做的公共产品将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,PPP模式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家社会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。
蒋志刚:国开行在成立20多年中,支持了很多中小企业和创新模式,使基础建设走上更好的轨道。所以,国开行对PPP模式并不陌生,未来PPP将成为国开行支持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更好的工具。
高收益低风险项目获得青睐
上证报:PPP投资时,筛选项目是第一步。对于民营企业来说,什么样的项目才具有诱惑力?选择项目时会考虑哪些因素?
陆应林:远东资信评级曾多次参与了政府PPP项目的价值评估工作,在社会资本参与基建项目投资中,我们进行评审时主要考虑五大因素:第一,PPP项目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经济环境。比如政府本身的财政实力,我们有一个评价标准,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在50亿或者20亿以上,财政负债110%左右。第二是PPP项目自身的现金流状况,是否稳定、可持续,社会资本进去的风险把控状况。一般情况下,现金流好的项目政府财政补贴相对少一点。对于长期项目,我们希望现金流动相对稳定。第三是政府对项目的财政补贴状况,持续性如何,以及项目的投资额和收益的比例。第四要重点考虑的是项目的信用结构设计是否合理。第五则是当地政府的信用环境、信用建设状况,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因素。
韩学渊:民营机构如何进入到PPP项目,我认为有几个关键词,分别是好项目、高收益、低风险。首先我们关注的是收益,考虑每一年收益能有多高。目前,政府可以承担的投资回报,北方高一些,年回报可以给到10%,南方经济比较发达,地方政府可以给到8%的年回报。不过,我们在设计过程中,也有一些方法能够把年回报做到12%,甚至15%。而这需要PPP的各参与方,包括施工单位、投资方、以及政府补贴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。第二,我们关心风险,投资是有风险的,不是说所有PPP项目都可以做,我们会找那些经济相应比较发达的地区,人均收入、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地方。
通常情况下,民营机构往往还是以资本的形式参与到项目中,而大量的资本需要靠银行贷款。比如某个PPP项目一共投50亿,民营资本和政府一共投15亿,剩下银行投,抵押物是给银行、民营机构还是地方政府,这都涉及风险控制,不过我们追求的是共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