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6日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、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联合发布《中国PPP蓝皮书: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(2017~2018)》(以下简称蓝皮书)。蓝皮书认为,随着对地方政府债务、政府购买服务以及PPP模式的进一步规范,会使得2018年完全政府付费类的PPP项目减少。
但是,蓝皮书也指出,由于PPP项目一般提供公共产品,具有一定的公益性,完全采用使用者付费的项目少之又少,因而完全使用者付费项目并不会大幅增多。
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,截至2017年底,政府付费项目在PPP市场中占比较大。按照三种回报机制统计,截至2017年12月末,管理库中使用者付费项目1323个,投资额1.6万亿元,分别占管理库的18.5%和14.7%;政府付费项目2884个,投资额3.3万亿元,分别占管理库的40.4%和30.6%;可行性缺口补助(即政府市场混合付费)项目2930个,投资额5.9万亿元,分别占管理库的41.1%和54.7%。
多位参与会议的专家均表示,2018年是PPP模式规范发展的关键年和可持续发展年。同时,多位专家呼吁完善PPP立法。蓝皮书撰稿人之一、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薛起堂认为,目前PPP法律规范不健全,存在立法规范层次低、现有规范之间存在冲突以及与其他法律规范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。
他强调,现阶段我国PPP模式的政策法规冗杂,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有两三百个,这些文件是目前PPP实务操作的主要依据,但是立法层级和法律效力都不高。
蓝皮书撰稿人、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光睿认为,PPP立法有望在2018年实现,国家层面的PPP管理政策将侧重于后期的完善。今年初,中国政府网公布《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》,由国务院法制办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起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(“PPP条例”)列入立法工作计划。